煤炭人訊:淮北市是一座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2009年被列為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2017年被納入國家首批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工程試點。黨的十八大以來,淮北市深入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立足"中國碳谷·綠金淮北"發展定位,以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為突破口,探索形成"深改湖,淺造田,不深不淺種藕蓮""穩建廠,沉修路,半穩半沉栽上樹"的治理模式,成功將昔日煤灰蔽日的"礦山城市"打造成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公園城市",獲評中華環境優秀獎、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轉型之路。 一是做精"保護水"的文章,破解沉陷深淺不一的治理難題。"淺造田":把復墾耕地放在首位,對沉陷深度在0.5米以內的淺層區域,"推高填低"、平整土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積,約8萬畝沉陷土地重新變成沃土良田。"深改湖":對沉陷程度較深的區域深挖造湖,建設綠金湖、南湖、碳谷湖、乾隆湖等生態公園,全市濕地保護率達39.1%,彰顯出"一帶雙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灣"的特色城市風貌。"不深不淺種藕蓮":對沉陷深度在0.5-2米以內的區域,采用"挖深填淺"的方法,挖塘發展種養業,約3.4萬畝沉陷廢棄地變成"聚寶盆"。 淮北市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前后對比圖(一) 二是做足"利用地"的文章,破解穩沉時間不一的用地難題。"穩建廠":對已穩沉區域,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等廢棄物充填造地,建成近10平方公里的市高新區,入駐企業60余家,保障城市建設和發展土地需求。"沉修路":對可能出現采煤沉陷的區域采取柔性路面設計,修建過渡路面并及時養護維修;對出現沉陷的橋涵,采用整體構造物設計來減緩沉陷,目前已修復路網41公里,確保路網暢通。"半穩半沉栽上樹":在尚未穩沉的采煤沉陷區域內,采取充填粉煤灰、覆土等技術措施,種植林苗兩用林,累計復墾造林5000余畝,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已達44.4%。 三是做活"科學治"的文章,破解沉陷模式復雜的修復難題。利用"覆巖隔層注漿充填技術",在煤礦采空區上建成建筑面積8.4萬平方米、21層、高達97米的現代化辦公大樓。利用"超高水材料充填技術",對采空區進行填充開采,減少采煤沉陷地近2000畝。利用"膏體充填技術",在不搬遷村莊情況下實現高效安全開采,節約搬遷村莊資金達2.2億元。 四是做優"服務人"的文章,破解不同沉陷區域的安置難題。城市社區型:相山區投資5.7億元,按城市居民住宅小區標準,新建108棟安置樓房,安置近郊6個沉陷村失地群眾1.2萬人。依鎮建村型:濉溪縣投資8.5億元,新建統一規劃新村住宅樓154棟,安置劉橋鎮5個行政村1.8萬村民。礦村結合型:濉溪縣依托礦區基礎設施和資源,把五溝鎮、臨渙鎮兩鎮8個自然莊向礦區搬遷集中,地礦合作遷建新村,安置群眾3000余人。中心集聚型:杜集區實行小村并大村,將礦山集辦事處778名村民搬進集中規劃建設的22幢新居。 淮北市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前后對比圖(二) 五是做好"籌措錢"的文章,破解治理投入較大的保障難題。以財政資金為杠桿的政府主導型。以中央預算內安排的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資金為支持,帶動市級財政投入20多億元。以社會投資為主體的市場主導型。以綠金湖采煤沉陷區治理項目為例,采用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22.3億元,解決資金缺口問題。項目治理后恢復土地2.45萬畝,形成面積達1.16萬畝、總蓄水庫容達3680萬立方米的城市中心水庫。 淮北市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前后對比圖(三) |
煤炭人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人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煤炭人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 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煤炭人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煤炭人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上一篇:寧夏發布綠色礦山建設地方標準 | 下一篇:冀中能源邯礦集團煤矸石綜合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