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21日電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今日指出,汾渭平原空氣質量差,有多方面的原因。陜西、山西是產煤大省同時也是煤炭消費大省,汾渭平原煤炭消費更集中,煤炭在能源消費中占比近90%,遠高于全國60%的平均水平。 資料圖:企業排污現場。任麗娜 攝 在21日的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問:隨著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視和推進,京津冀及周邊等地區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但其他一些地區的大氣污染問題卻逐漸凸顯。例如汾渭平原雖然列入了大氣治理重點地區,但目前污染仍較為嚴重。汾渭平原空氣質量差的原因是什么?生態環境部針對汾渭平原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還將有何安排? 劉炳江介紹,汾渭平原確實是去年第一次納入國家重點控制區域,汾渭平原關東地區五個市,山西四個市和河南兩個市,地形大體類似倒L型的區域。納入重點控制地區,主要考慮到汾渭平原直到2017年空氣質量持續不降反升,成為空氣質量最嚴重區域之一。大氣污染問題突出的主要原因: 一是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燃煤污染特征明顯。陜西、山西是產煤大省同時也是煤炭消費大省,汾渭平原煤炭消費更集中,煤炭在能源消費中占比近90%,遠高于全國60%的平均水平。 二是區域產業結構偏重,工業污染排放量大。汾渭平原多焦化、鋼鐵等重化工企業,企業規模偏小,裝備水平較低,且多數鋼鐵、焦化企業尚未實現穩定達標排放,火電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完成比例低于京津冀水平,污染治理水平有待提高。 三是公路運輸污染問題突出,過境車輛排放量大。汾渭平原是陜、蒙、晉煤外運的重要通道,普遍以公路運輸為主,重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更加大了公路運輸壓力,此外,各城市重型車排放監管薄弱,部分城市油品質量亟待提高,運輸污染問題突出。 四是特殊地形和氣象條件,使污染物不易擴散。受山脈阻擋和背風坡氣流下沉作用影響,汾渭平原地區易形成反氣旋式的氣流停滯區,在污染階段地面輻合形勢明顯,污染物輻合后被困,不易擴散。 劉炳江指出,為解決汾渭平原大氣污染問題,提高汾渭平原治理大氣污染的內生動力,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是建立工作機制。國務院《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將汾渭平原列入重點區域,成立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加強聯防聯控。 二是出臺工作方案。印發實施《汾渭平原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細化各城市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和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措施,針對汾渭平原特點,強調以燃煤污染控制為重點,切實抓好工業企業全面達標排放和“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積極推進冬季清潔取暖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 三是強化監督執法。從2018年6月起,從全國抽調環境執法人員,對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開展強化監督,發現涉氣環境問題交辦地方整改,有效遏制了違法排污行為。 四是加強科技支撐。啟動了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公關項目,2018年將“一市一策”跟蹤研究范圍擴大到汾渭平原11城市,派出攻關專家團隊駐點指導,摸清各城市大氣污染現狀,提出針對性、科學性、可操作性強的解決方案。 劉炳江介紹,2018年,汾渭平原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54.3%,同比提高2.2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58μg/m3,同比下降10.8%,比2015年下降4.9%,扭轉了自2016年以來不降反升的局面。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針對當前汾渭平原在大氣污染防治和重污染天氣應對方面存在的問題開展深入指導,持續發力,有效推動汾渭平原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
煤炭人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人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煤炭人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 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煤炭人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煤炭人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上一篇:生態環境部移送環評機構問題線索.. | 下一篇:哈爾濱2.91億元財政資金補貼淘汰.. |